硕士招生
首页 >> 招生就业 >> 硕士招生 >> 正文
西北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字体:
来源:     点击量:

学院简介

西北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成立于2025年8月,从原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上组建而成。计算机、软件学科始于1971年创建的数字控制专业,1978年改名为计算机科学专业,1981年学校成立计算机科学系,1992年学校建立西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2002年首批设立陕西省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平台资源。教学方面,拥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平台3个,“陕西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创新创业试点学院”等省级教学平台4个。现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有国家一流(精品)课程4门、陕西省一流(精品)课程7门。

科研方面,拥有“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网络智能信息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陕西省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新型网络安全保障与服务工程实验室”“陕西省无源物联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软件安全与物联网智能感知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平台1个。

学院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拥有多名学术带头人,包括国家级人才7人,省级及其他各类人才15人。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973”预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面上基金、国家级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等20余项;在Nature子刊、Cell子刊及CCF 推荐A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国际计算机学会中国区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6人次。目前已经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麻省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等国际一流名校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计算机类专业核心基础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学院还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和2个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学院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是陕西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学院党委是陕西省高教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陕西省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建设名单。智能信息处理科研团队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就业情况

在2021-2025届硕士毕业生中,我们的学生以其卓越的竞争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保持100%的就业率,并呈现多元化、高质量的特点。

5%的学生进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利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0%的学生服务于海关、税务等国省政府机关或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10%的学生投身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科等国家级科研设计单位的核心技术攻关工作;30%的学生签约于中国移动联通、中国石油、中国工商等银行、中煤科工等大型国有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40%的学生就职于腾讯、百度、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华为、比亚迪等前沿科技与互联网领军企业,还有5%的学生选择创业等方式的灵活就业。

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须满足条件①、③或②、③:

①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②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2年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

③ 六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原件),并在公开出版(带cn号)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报考专业相近的论文一篇。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报考,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 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提供所在高校学籍管理部门加盖公章的同意报考证明。

(二)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符合(一)中1、2、3的各项要求。

2. 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或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在工作单位表现优秀的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相关领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所从事工作与报考专业密切相关。

3.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均为专业学位)专业,可设置单独考试。

报名考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1. 网上报名要求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天9:00—22:00。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天9:00—22:00。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填报报考信息时应严格按照西北大学目录上的要求选择报考院系、专业和考试科目,并认真校对。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考试方式选择“单独考试”。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西北大学相关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网上确认时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 网上确认要求

①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

②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③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4.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报名时专项计划应选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5. 初试时间: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具体时间以国家规定为准。

6. 考生应在网上报名信息填报完成后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7.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文件执行。

奖助体系

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助金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和“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及特殊困难补助等,详情请登录西北大学研究生院主页查阅。

计算机学院特别设立了“竞锋奖学金”,该奖学金是由我院2010届杰出校友钟竞锋先生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的,用于奖励学院在学科竞赛方面表现突出的创新型研究生、本科生,支持学生进行学术创新与实践应用,激励更多的学子致力创新、追求卓越,为行业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院科研团队和招生导师

学院共有8个科研团队:物联网科研团队、智能信息感知处理与虚拟现实可视化团队、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大数据智能感知与服务计算团队、人机交互团队、新型网络智能信息服务团队、物联网智能感知与交互团队、智慧医疗辅助诊断团队。各团队招生导师如下:

物联网科研团队

团队负责人:房鼎益 教授

招生导师:房鼎益、陈晓江、汤战勇、肖云、郭军、聂卫科、尹小燕、龚晓庆、许鹏飞、牛进平、王薇、徐丹、叶贵鑫、刘晨、常俪琼、牛思莹、崔瑾



智能信息感知处理与虚拟现实可视化团队

团队负责人:耿国华 教授

招生导师:耿国华、张顺利、李康、刘晓宁、王小凤、王毅、李展、曹欣、张雨禾、张海波、苏临之、许阳、刘阳洋



智能信息处理团队

团队负责人:冯筠 教授

招生导师:冯筠、杨林、孙霞、颜建强、袁新瑞、卜起荣、吴东亚、崔磊、王德奎、黄影、邢雅琼



大数据智能感知与服务计算团队

团队负责人:陈莉 教授

招生导师:陈莉、范训礼、周伟、郝星星



人机交互团队

团队负责人:孟宪佳 教授

招生导师:孟宪佳、冯超、张翔、吴昊、姬翔



新型网络智能信息服务团队

团队负责人:王海副教授

招生导师:王海、郑杰、孙骞、杨建锋、王莎莎、胡建龙



物联网智能感知与交互团队

团队负责人:王举 教授

招生导师:王举、常俪琼



智慧医疗辅助诊断团队

团队负责人:管子玉 教授

招生导师:管子玉


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考试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人数仅指考试招生人数,推免生招生人数可通过“推免招生专业目录”查询。因正式招生计划尚未下达及实际录取推免硕士人数会有所变动,最终招生人数依据当年考生实际情况而定。

注意事项

1.学院不举办任何考研辅导班,不出售考研参考书。

2.所有自命题科目无需使用计算器。

3.国家招生相关政策如有变化,以上级单位文件为准。本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的最终解释权归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29-88308121

联系邮箱:774614878@qq.com